每次出外用餐,过马路时,我总是很自然的左手牵一个,右手拖一个。老大总是僵着身体,老二则开门见山抗议,‘不要这样啦!’
读了这本龙应台的《目送》,恍然大悟,原来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,天下的青少年也都是一样的,都抗拒妈妈们的这种“反射冲动”。
引述这本书封底的介绍:《目送》的七十四篇散文,写父亲的逝、母亲的老、儿子的离、朋友的牵挂、兄弟的携手共行、写失败和脆弱、失落和放手、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、她写尽了幽微、如烛光冷照山壁。
龙应台写她母亲的老人痴呆症篇幅令我感触最多,有些文章曾发表于《星洲日报》,即使反复重读,还是令人唏嘘。
龙应台以母亲照顾孩子的方法反过来照顾她的母亲,她每天打一通电话给母亲,虽然母亲已经完全忘了她这个女儿。
女儿回乡探望母亲,晚上先陪她睡,母亲睡着了她才爬起来做她的事。
她带母亲去逛街、去泡温泉、去乘捷运。
她买了口红帮母亲化妆,母亲急躁时,她替她涂指甲油,让她静下来。
母亲时常惊慌自己的钱不见了,她打了一张“银行证明书”,说某某女士在某某银行存了五百万,下面还盖了大大的印章。她把证明书连同老花眼镜放在母亲枕头下,吩咐女佣每次母亲闹钱不见时,就拿出证明书给她看。
她与兄弟们带母亲乘火车回乡,在夜车车厢里,母亲感到害怕,吵着要回家,眼睛蓄满了泪光,声音凄恻。女儿把母亲抱在怀里,把母亲的头按在胸口,紧紧拥抱她,还在她耳边悄悄安慰。读到这里,你能不流泪吗?
22 comments:
想起妈妈在往生前的那段日子,很唏嘘!
陪着她看她喜欢看的“京华春梦“,买她很想吃的东西,看着她一天比一天消瘦.....
我真的不敢看这本书,怕触景伤情!
龙运台说: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。。
你已经做得很好。
我牵大儿子的手时,他也很不自然,手硬硬的,我告诉他,我牵你的手不是因为你还小,是妈妈老了,妈妈担心地上滑,是他在照顾我。哈哈,那个傻仔听了就整个人放轻松很多~~
这一招我也用过了,我说妈妈老了,过马路需要你们牵。他们知道这是激将法,勉强让我牵一牵。不过,我相信当我老得走不动时,孩子是会牵我的,他们这时候是成长时期的‘愤青’,不想父母把他们当小孩。
小女人,我看了第一篇,就哭了,因为她说,“不必追”。还没有看完,慢慢看,感觉越深刻。
哦,我们都喜欢看同样作者的书。
李家同有一篇小说也是写一个女儿照顾失忆症母亲的故事。这个母亲一直都不知道照顾她的是她的女儿。在临终前,这位母亲对她的女儿说:‘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,但是谢谢你照顾我那么多年。’
这个女儿一直都不开心,因为她的母亲不知道她是谁。一直到她遇到一个人和她说:‘这是好事,你母亲不懂你是谁,但她知道你一直照顾她。她会想你是多么好的一个人,这么多年一直照顾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。她也会想,这是一个多美好的世界啊!’
这篇小说是很久以前看的,具体的故事不记得了,但是这一段倒是记得。后来这位女儿积极投入帮助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工作,因为她要这些老人觉得世界还是美好的。
有一次我替母亲剪脚趾甲,她茫然问我,你是谁啊?为什么我的小女儿这么久没来看我?。。。她的小女儿就是我。
yeelee,
欢迎。
随着家人与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,这种目送的角色将越来越接近,有时感觉很彷徨。
lkf,
快点把这本书中找出来,我很想读。
tumi,
你母亲的情形跟龙应台的妈妈很相似,你应该读这本书,她的妈妈也常常问这个问题。
没读她的书,单看你的短文介绍,就已足够让我回想起逝去的父母亲,突然间,好想再次轻轻拥抱他们,和他们闲话家常,变回那个备受宠爱的小女孩。
lkf,
是不是那本李家同的。。。《让高墙倒下》?
diary of mimi-dada,
你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。
sk fong,
我已经找到那本书,不是《让高墙倒下》,是李家同的另一本书《陌生人》里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。
不必牵手,改用挽手臂。
我是这样的,把儿子当男朋友!!!哈哈
告诉他想体会遗失许久的恋爱感觉~~~
令我想起最后一次跟妈妈一起上街的情景。
feiyifan,
我的孩子有时候会拒绝妈妈太‘热情’。
dolphine,
很明白你的感受。我发觉你也很照顾你的爸爸。
读了很感动……
看了Diary of Mimi-Dada的话,眼泪就盈眶~
第一次来就喜欢你的文章。不介意我链接你吧!
杉叶,
当然可以连接,你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。谢谢你。
其實,我很久沒有牽父親母親的手。不過,逛街外出時還是會挽手或搭肩的……
很多人介紹這本書,我想,考試完試后,應該要去書店買這本書了。
謝謝介紹!
欢迎。
挽手或搭肩也一样好,要多做,不然久了没做会不好意思做。
我不敢看这本书,我怕看了会哭,哭很久。
Post a Comment